在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主持词

在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凝聚共识的重要会议,对于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我县才能够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显着成绩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我们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精准施策,因户因人施策。我们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扶贫政策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三是坚持产业扶贫,增强内生动力。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坚持社会参与,形成合力攻坚。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市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分析形势,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这为我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看,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市场需求不断拓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需求不断增加,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挑战方面来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部分脱贫人口还存在返贫风险,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二是乡村振兴资金需求量大。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我们县财政实力有限,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三是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和参与,而我县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明确任务,我们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同时,要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继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二)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任务,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四)要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五)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