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企建筑公司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报告

2025年上半年国企建筑公司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报告
    2025年上半年,**集团党委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细致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且扎实地落实党中央、国资委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紧密贴合建筑行业的独特特点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从而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并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现将相关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态势及成效
    (一)举旗定向强根基,理论武装实现“三化提升”
    1.学习体系制度化。集团党委始终严格遵循“第一议题”制度,将其作为强化理论学习的重要举措。在2025年上半年,党委中心组精心组织并开展了8次专题学习活动,涵盖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丰富内容。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累计开展讲党课活动达12场次。此外,集团还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机制,充分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实现了党员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并且党员人均日积分达到45分以上。这一学习体系的制度化建设,确保了党员干部能够系统、持续地接受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2.教育载体特色化。结合建筑行业工作场景分散、一线工人众多的特点,集团积极创新教育载体,精心打造了“工地微党课”“项目夜校”等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区域,深入开展“红色工地”创建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将党建工作与建筑项目紧密结合,还成功吸引了2000余名一线工人热情参与“大国工匠”主题宣讲。通过这些特色教育载体,党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建筑工地上广泛传播,让一线工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深入学习党的思想,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成果转化实效化。集团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实践价值,精心编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筑行业实践案例集》。该案例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党建+安全生产”“党建+技术创新”等12个卓有成效的转化成果。这些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建筑项目顺利开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行动,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二)守正创新强阵地,舆论引导呈现“三维突破”
    1.融媒体传播矩阵成型。集团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成功构建了“1+3+N”的宣传体系。其中,“1”代表1个集团主账号,作为集团对外宣传的核心窗口,集中展示集团的整体形象、重大决策和发展成果;“3”为3大区域公司分平台,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和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特色宣传和项目推广;“N”则是N个重点项目直播间,聚焦具体建筑项目,实时呈现项目建设进展、技术创新成果等内容。通过这一体系,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了86条短视频,其中单条最高播放量成功突破50万次,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集团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在《人民日报》等权威央媒刊发了7篇关于“智能建造中国方案”的专题报道,有效提升了集团在国内外建筑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重大主题宣传出彩。2025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重要节点,集团紧紧围绕这一重大主题,精心策划了“中国建造走出去”系列报道。通过深入跟踪报道中老铁路维保项目、埃及新首都CBD项目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工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成果和积极贡献。这一系列报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集团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量同比增长了300%,不仅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建筑行业的了解,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建造的国际形象。
    3.舆情处置能力提升。集团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工作,建立了快速高效的“30分钟响应”机制。在面对某项目农民工工资发放不实舆情时,集团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官方抖音号及时发布澄清视频。该视频在发布后的24小时内,阅读量超过100万次,成功消除了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并获得了国资委舆情简报的正面评价。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集团在舆情处置方面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展示了集团在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走向的能力。
    (三)筑牢防线强管控,风险防控做到“三个100%”
    1.阵地管理全覆盖。为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集团对集团总部以及下属的32家子公司的官网、公众号展开了全面细致的“三审三校”专项检查工作。通过严格审查,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5项,从源头上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准确性、政治性和导向性。同时,为加强对所有在建项目的意识形态管理,集团为每个项目配置了“党建指导员+舆情观察员”,实现了在建项目意识形态管理的全覆盖。党建指导员负责项目党建工作的指导和引领,舆情观察员则密切关注项目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
    2.风险排查无死角。集团建立了完善的“月研判、周扫描”机制,通过定期、细致的分析评估,全面识别境外项目文化冲突、农民工思想动态等6类风险。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了《重大工程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指引》,为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操作指南。这一机制的建立,确保了集团能够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做到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为集团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应急处置全链条。集团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了《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为检验和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战能力,集团在深圳某项目开展了“突发群体性事件”实战演练。通过演练,集团成功将从舆情监测到处置的闭环时间缩短至2小时,实现了应急处置的全链条高效运作。这一成果表明集团在应对突发意识形态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二、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境外项目文化渗透风险凸显
    1.风险表现。在集团的境外项目拓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凸显的文化渗透风险。例如,在中东某项目中,出现了外籍员工传播宗教宣传品的事件,这不仅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也对项目的正常建设秩序和团队的思想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在东南亚项目中,当地的非政府组织(NGO)对项目的环保标准提出质疑,这背后可能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利用文化差异和环保议题进行的干扰和抵制。
    2.数据佐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境外项目舆情事件同比上升了25%,其中文化类冲突占比达到40%。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境外项目在文化融合和应对外部文化干扰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集团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二)农民工群体思想波动加剧
    1.典型案例。在*某建筑项目中,由于工资发放延迟这一问题,引发了30名农民工集体拍摄“讨薪短视频”的事件。该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迅速传播,在被监测发现时已经获得了5.3万点赞,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对项目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反映出农民工群体在权益保障方面的敏感性以及思想波动可能带来的舆论风险。
    2.深层原因。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目前82%的农民工主要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这表明短视频已经成为农民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集团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率不足60%,这使得集团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思想引导工作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思想波动和舆论风险。
    (三)新技术应用衍生新型风险
    1.具体表现。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在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型风险。例如,在集团使用的BIM协同平台上,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弹窗,这对平台的信息安全和员工的思想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智慧工地系统遭遇境外IP异常访问,这可能涉及到工程数据安全和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2.技术检测。网络安全扫描结果显示,可疑攻击尝试同比增加了45%,且这些攻击主要针对工程数据安全。这一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严峻性,集团需要加强技术防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信息资产安全。
    (四)历史包袱引发舆论反弹
    1.现实案例。某90年代竣工的楼盘,由于外墙脱落问题被自媒体翻旧账,并恶意炒作“国企质量原罪论”。这一负面舆论迅速传播,导致集团股价单日下跌2.3%,给集团的形象和市场价值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这一案例表明,即使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引发强烈的反弹,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
    (一)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1.制度建设与考核。制定《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将海外项目、混合所有制企业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清单。通过细化考核指标和标准,确保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2.创新思想动态监测。试点“数字政委”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200个工地班组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分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