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市即将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防汛工作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市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各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居安思危”的清醒,精准洞察,认清形势,绷紧防汛安全“思想弦”
    防汛工作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思想认识的高度,直接决定着防御工作的成效。在全球气候复杂多变、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清醒认识当前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上精准施策,切实筑牢防汛安全的思想防线。
    (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挑战加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市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暴雨、洪水等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从数据来看,过去五年间,我市平均每年遭遇暴雨天气的次数比前十年增加了X%,且单次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汛期,我市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到了X,远超正常年份同期均值。这种极端降雨导致河流瞬间水位暴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X亿元,受灾人口达X人。这些数据和事例警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给防汛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二)城市建设发展带来新的防汛压力。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持续增加,城市建设对原有自然水系和地形地貌产生了较大改变。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导致城市内涝风险加剧。同时,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现象,排水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需求。例如,一些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管径较小,排水设施老化,在强降雨时极易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此外,城市建设中部分低洼地段开发建设增多,这些区域在汛期更容易遭受洪水侵袭。新城区建设虽然在规划上对防汛有所考虑,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项目未能严格按照防汛要求落实相关措施的问题。这些都给我市防汛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三)部分干部群众防汛意识仍需加强。尽管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了防汛宣传教育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干部群众的防汛意识依然淡薄。一些干部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防汛工作的安排部署不够重视,落实不到位。在部分群众中,也存在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够清晰,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例如,一些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存在拖延撤离、不愿撤离的情况。部分群众对防汛知识了解有限,在面对突发洪涝灾害时,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和自救互救能力。这种思想上的懈怠和意识上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我们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以“防患未然”的行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织密防汛工作“安全网”
    防汛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功,唯有以务实的举措、扎实的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将各项防御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才能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的侵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切实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保护伞”。
    (一)强化监测预警,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一是提升监测能力建设。加大对气象、水文监测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新和升级现有监测设施,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设覆盖全市的高密度气象、水文监测站网,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信息。加强对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专业的维护队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精度和洪水预报的准确性。二是优化预警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一旦监测到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信息,各部门要迅速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媒体平台,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群众。特别是要加强对偏远山区、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传递,通过设立预警广播、组织村干部上门通知等方式,确保信息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加强预警响应联动。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在不同预警级别下的职责和任务。当发布预警信息后,各部门要迅速行动,按照预案要求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例如,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防守,及时做好泄洪等调度工作;住建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疏通,做好城市内涝防范工作;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巡查,及时清理路面积水和障碍物,保障交通畅通;民政部门要做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准备工作等。通过加强预警响应联动,形成防汛工作合力,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隐患排查,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一是开展全面排查。组织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的水库、堤防、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城市排水管网、低洼地段、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以及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排查责任主体,建立排查工作台账,详细记录排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以及整改期限等信息。排查工作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全面掌握全市防汛安全隐患情况。二是分类整治隐患。根据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整治。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要责令相关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到位;对于短期内难以彻底整改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限期整改到位。在整改期间,要落实好临时防范措施,确保安全。例如,对于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要及时进行除险加固;对于城市排水管网堵塞问题,要及时进行清淤疏通;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监测预警,必要时组织群众提前转移避让。三是加强跟踪复查。建立隐患排查整改跟踪复查机制,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定期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整改不力、敷衍了事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防汛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新出现的问题,防止隐患反弹。
    (三)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一是修订完善预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近年来防汛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现有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预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细化应急响应流程,完善应急处置措施,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对极端天气条件下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制定,确保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二是加强演练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防汛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演练要涵盖预警发布、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物资调配等各个环节,注重模拟真实场景,提高演练的实战性。同时,加强对防汛抢险队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参与防汛工作的人员都熟悉防汛知识和应急处置流程,掌握防汛抢险技能。三是做好应急准备。加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管理,按照标准足额储备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如沙袋、石料、冲锋舟、救生衣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质量和数量满足防汛抢险需要。建立健全防汛抢险物资调配机制,明确物资调配流程和责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调配物资。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和群众抢险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训练和演练,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同时,加强与驻地部队、武警部队的沟通协调,建立军地协同防汛抢险机制,充分发挥部队在防汛抢险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以“守土尽责”的担当,强化保障,压实责任,打造防汛工作“硬支撑”
    防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凝聚合力,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严格的责任落实,为防汛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我们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督查考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各项保障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防汛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防汛工作强大合力。一是落实防汛责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地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行业防汛责任人,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为工程防汛责任人。层层签订防汛责任书,将防汛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防汛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防汛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例如,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调度,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应急部门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的调配,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等。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汛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基层作用。基层是防汛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在防汛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基层防汛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防汛工作体系,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防汛责任人,落实防汛工作任务。加强对基层防汛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组织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汛工作,开展防汛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力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