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2025年春季学期末及暑期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2025年春季学期末及暑期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学期末收尾和暑期各项安全重点工作。这是一次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事关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丝毫麻痹和懈怠。刚才,相关部门作了很好的提醒,我完全同意。下面,结合上级部署精神和我县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校园和学生安全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大于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校园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近期,上级连续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反复强调要坚决守住守牢校园安全底线,特别是针对学期末和暑期这一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敏感时期,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维护校园和学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到位。
从我县情况看,2025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持续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校园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三防”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安全教育形式更加丰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同比有所下降。特别是我们结合某某实际,在山区学校交通安全联防联控、依托本地水域特点开展防溺水警示教育、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加强心理健康引导等方面,探索了一些具有某某特色的做法。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校园和学生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基础依然薄弱,风险隐患点多面广,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1.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防溺水压力巨大:我县河流、水库、坝塘众多,星云湖、抚仙湖部分岸线也在县域内,加之暑期高温,学生亲水、玩水行为增多,溺水风险始终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部分水域警示标识不足、防护设施简陋,巡查救护力量覆盖不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山区道路条件复杂,部分路段临水临崖;部分接送学生车辆(包括私家车、面包车、摩托车)存在超员、超速、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学生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违规载人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校车运行路线风险点排查和管控仍需加强。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社会影响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转介机制的专业性、及时性有待提高。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风险不容忽视。
食品安全风险犹存:虽然“校园餐”专项整治取得进展,但部分学校食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等环节仍存在管理漏洞;校园周边流动摊贩、“三无”食品对学生的诱惑和威胁依然存在。夏季高温高湿,食物中毒风险增大。
校园欺凌和性侵害风险:隐蔽性强、发现难、危害大。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个别学校在预防机制、早期发现、有效处置方面仍有短板。
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当前已进入主汛期,强降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对校舍安全、学生上下学路途安全构成威胁。部分学校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演练效果有待检验。
2.思想认识仍有差距:部分单位、学校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树得不牢,存在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倦怠情绪。认为“老生常谈”、“不会出事”,工作满足于一般性部署,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瞪大眼睛”查找隐患的主动性。
3.责任落实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不到位,部门协同、家校社联动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有的学校主体责任压得不实,安全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制度执行存在“最后一公里”打折扣现象。部分家长监护责任意识淡薄,对孩子的行踪、心理状态掌握不清、教育引导不力。
4.基础保障仍需加强: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安防设施设备老化、不足;专业安保、校医、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存在缺口;安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志们,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是千万家庭的幸福所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高度警醒,深刻反思,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校园和学生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打好学期末和暑期安全保卫战。
二、聚焦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地,全力以赴筑牢学期末及暑期校园和学生安全防线
学期末工作头绪多,暑期时间长、学生活动分散、监管难度大。我们必须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
(一)毫不松懈,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这是暑期安全工作的“头号任务”。
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各乡镇(街道)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坝塘、沟渠、矿坑、工地水坑等涉水区域进行一次拉网式、地毯式再排查。重点检查警示标识是否醒目完备(某某方言警示语要通俗易懂)、防护设施(围栏、救生设备等)是否牢固可用、风险点巡查责任人是否明确到岗。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实行销号管理。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加强对重点水域、工程设施的监管。
强化巡查看护值守: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好河(湖)长制作用。在事故易发多发时段(午后、傍晚)和重点水域,务必安排专人值守巡逻,尤其要发挥好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作用,配备必要的喊话器、救生圈、绳索等设备。探索推广重点水域电子监控和智能预警系统。
强化精准宣传教育: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在放假前,集中开展形式多样、震撼人心的防溺水专题教育,确保覆盖每一名学生。不仅要讲知识(“六不两会”),更要讲清私自下水的极端危险性,用身边惨痛案例警示。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微信群、家访等多种渠道,反复提醒、督促家长切实承担起法定监护责任,对孩子行踪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宣传部门要加大社会面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防溺水的浓厚氛围。特别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
(二)重拳出击,打好交通安全“攻坚战”。
严管路面秩序:公安交警部门要持续开展学生上下学、放假返校等重点时段的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超员、超速、无证驾驶、酒驾醉驾、非法营运车辆搭载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车况良好、资质合规、管理规范。加大对学生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违规载人等行为的劝导和查处力度。
排查整治隐患:交通运输、公路管理、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及学生集中出行路线的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视距不良、标志标线缺失等路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加快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减速带等安全设施。
深化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模拟体验、案例警示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加强对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其选择安全合规的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不租用、不乘坐非法营运和超员车辆。发挥好“护学岗”作用。
(三)源头治理,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巩固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抓好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食材集中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来源可溯。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操作规范培训。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规范膳食经费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克扣。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严防食物中毒: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期。各学校食堂要严格把控食材新鲜度,规范加工流程,做好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餐具消毒等工作。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食用“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的监管整治。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四)用心用情,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堤”。
加强预警筛查:各学校要在学期末组织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摸排,特别关注学业困难、家庭变故、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充分发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或专兼职人员)、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建立动态监测台账。对筛查出的高危学生,要制定“一生一策”干预方案。
强化疏导干预:畅通校内心理咨询渠道,确保假期也能提供必要的线上支持。加强与卫健部门协作,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通过线上家长课堂、家访等方式,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变化,学习科学的沟通方式,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深化生命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放假前,各学校要集中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加强预防性侵害、防欺凌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寻求帮助的意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侵害。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五)未雨绸缪,提升防灾避险“硬实力”。
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快速传递机制,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和家长。
完善应急预案:各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防汛、防地质灾害、防雷电、防大风等应急预案,预案要具体、可操作。明确避险路线、安置场所、责任人。
排查整治校舍隐患:放假前,要对所有校舍(包括附属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排查,重点检查地处低洼地带、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的校舍,以及围墙、护坡、大树、老旧校舍等。发现隐患,立即采取加固、拆除、设置警戒线等措施。
加强应急演练:在放假前,至少组织一次针对性的防灾避险应急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