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长在全市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组织部长在全市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员会议,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副科级领导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这次选拔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副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的战略意义
    (一)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实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落实。副科级干部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力量,既是上级决策部署的传达者,又是基层工作的推动者。此次选拔工作将紧紧围绕政治标准、能力要求和作风表现,重点选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确保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基层落地生根,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组织保证。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任务繁重,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副科级干部作为部门业务骨干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本次选拔将紧扣三高四新战略需求,重点发掘熟悉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专精人才,同时注重选拔兼具城市治理、基层党建和社会工作经验的复合型干部。
    (三)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现实需要。从现状分析来看,我市副科级干部队伍存在年龄断层、专业单一、经历趋同等结构性问题,80后干部占比不足xx%,经济、法律、规划等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此次选拔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与活力,既保留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又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既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培养,又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素养和开放视野的新生力量。通过建立老中青梯次配备、专业背景多元互补的干部结构,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副科级干部队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坚持正确导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
    (一)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干部选拔首要关口。政治素质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尺,必须将政治忠诚作为核心考察内容。重点聚焦干部在抗洪救灾等重大任务中的政治担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定力,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表现。建立干部政治素质电子档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在网络空间散布不当言论、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实行一票否决。创新考察方式,通过三必谈、两延伸等机制,立体化考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实际表现。尤其注重考察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搞变通、打折扣的坚决调整。
    (二)强化实绩导向,树立干事创业鲜明标杆。构建“三维度”实绩评价体系,既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量化指标,又看信访化解、民生改善等质效成果,更看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估。建立干部实绩红黄榜制度,对在开发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主战场表现突出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优先使用。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区分经济发达镇与偏远山区、业务部门与综合岗位的不同特点设置考核指标。重点发现两类干部,一类是扎根基层十年以上的老黄牛型干部,建立蹲苗干部数据库,对长期在艰苦岗位履职尽责的适当放宽学历年龄限制;另一类是承担改革试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攻坚型干部,对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可破格提拔。坚决纠正简单以票数、学历取人的倾向,对搞政绩工程数字游戏的实行终身追责。
    (三)深耕基层沃土,打造干部成长培养链条。实施双xx%硬性规定,新提拔干部中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不低于xx%,市直机关35岁以下干部无基层经历的三年内必须补课。构建三线历练培养路径,安排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前线、信访维稳火线、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创新上下互通交流机制,每年选派xx%的市直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任实职,同时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市部门任职。建立基层干部关爱激励机制,对在偏远乡镇连续工作满8年的干部,在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职务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打造基层干部成长驿站,通过导师帮带、跨域挂职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治理能力。
    三、严格程序标准,确保选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一)规范动议环节,把好干部选拔的起始关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在于科学规范的动议程序。实践中需坚持“先定规则后议人选”的基本原则,根据机构编制职数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选拔工作方案。要建立健全动议分析机制,对拟选拔职位进行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既要明确岗位所需的学历、资历等硬性资格条件,更要精准界定专业能力、领导素质等软性要求,确保选拔方向与事业发展需求相匹配。重点推行三必审制度框架,严格审核编制职数是否符合机构设置规定,细致审查人选资格条件是否达到任职标准,全面核查廉政档案是否存在问题线索。所有选拔方案必须实行备案管理,经市委组织部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对于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