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领导干部以案促改作风建设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以案促改作风建设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深刻剖析近年来我市查处的典型案件,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刚才,我们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片中人从“人民公仆”沦为“阶下囚”的堕落轨迹,令人警醒、发人深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从延安时期“三大作风”的提出,到新时代“****”的颁布,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金名片”。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反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比如,某镇原党委书记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搞“面子工程”,耗资800万元打造的“景观大道”沦为“杂草路”;某局原局长违规配备3.6排量公务用车,以“租车”名义报销费用12万元。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作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但干部作风中的“中梗阻”“躺平式”现象仍在消解发展动能。比如,在招商引资中,某园区干部对投资企业“吃拿卡要”,导致一个投资5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转投邻市;在营商环境优化中,某部门设置“隐性门槛”,企业办事需跑6个科室、盖12个公章,某新能源企业为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8个月。这些问题表面是作风问题,根子是政治问题,是宗旨意识淡化、政绩观错位的表现。我们必须以作风大转变推动效能大提升,建立“企业办事零障碍”机制,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发展“质量指数”,今年已推动12个滞缓项目加速落地。
(三)作风建设是群众评判党的重要标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期,我们在“12345”热线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十大作风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窗口单位“脸难看、事难办”,基层执法“粗暴野蛮”,农村“三资”管理“暗箱操作”。比如,某社区书记将集体门面房以低于市场价50%出租给亲属,群众举报3年未解决,导致集体资产损失120万元;某镇干部在危房改造中索要“好处费”,导致17户困难群众无法享受政策。这些问题严重损害群众获得感,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整治,建立“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低于80%的单位实行“一票否优”,今年已对4个“作风差评”单位启动专项巡察,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阅卷人”。
二、坚持刀刃向内,以案为鉴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警示教育片中的案例,暴露出我市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以案为鉴,从灵魂深处自警自省。
(一)剖析案件根源,做到“五查五看”。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背离初心。某局原局长在忏悔书中写道:“看到老板们一掷千金,心理失衡,从收一条烟、一瓶酒开始,最终滑向深渊。”二查权力观念,看是否公权私用。某镇原镇长将征地补偿款视为“唐僧肉”,伙同他人贪污320万元。三查纪律规矩,看是否心存敬畏。某单位“一把手”违规干预招投标,为特定关系人“量身定制”条款。四查家风家教,看是否“后院起火”。某干部妻子充当“掮客”,收受企业贿赂150万元。五查朋友圈,看是否“围猎”风险。某局长与商人老板勾肩搭背,最终沦为“利益共同体”。
(二)直面问题短板,做到“五个警惕”。一要警惕“躺平式”思想。某部门3名干部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导致问题“滚雪球”式扩大。二要警惕“老好人”心态。某单位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导致系统性腐败。三要警惕“打擦边球”心理。某干部以“招商接待”为名,违规报销娱乐费用8万元。四要警惕“小节无害”论调。某科长累计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价值3.2万元,最终被“温水煮青蛙”。五要警惕“法不责众”侥幸。某系统7名干部集体违规发放津贴,均受到党纪处分。
(三)深化以案促改,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思想整改要到位。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组织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对思想“抛锚”的32人进行“回炉教育”。二是问题整改要到位。对巡视巡察反馈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建立“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实行“挂号销号”管理。三是制度整改要到位。修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基层“微权力”清单》,扎紧制度“笼子”。四是监督整改要到位。建立“作风建设观察员”制度,聘请50名“两代表一委员”明察暗访。五是问责整改要到位。对作风问题频发的2个单位“一把手”进行岗位调整,对4名典型案件当事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三、强化担当作为,以过硬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
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干事创业上。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树牢“三个导向”,激发干事热情。一要树牢“实干导向”。建立“红黄蓝”三色考评机制,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线实绩作为干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