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局科技服务分析研判报告
**县作为宁夏科技创新示范县,近年来以科技服务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宣传与落实、企业培育与指导、项目征集与推动、成果转化与对接等举措,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本报告结合**县科技局近年实践,分析其科技服务成效、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县域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一、科技服务工作现状
(一)政策宣传与落实
**县科技局全面开展科技惠企政策宣传活动,确保规上科技型企业政策全覆盖,规下科技型企业全知晓。积极发放全区科技创新“二十二”条政策读本,指导企业用好“**政策计算器”,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自治区科技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R&D经费投入完成**亿元,较2022年下降19.7%,投入强度1.17%。为**家新获批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兑现自治区奖补资金**万元,**家企业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专项资金**亿元。获得自治区2023年度科技创新激励以奖代补资金**万元,合同成交总金额达**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创新负担,激发了企业创新积极性。
(二)企业培育与指导
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明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培育对象。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实地指导,通过沟通交流、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创新活动开展、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保护、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情况。在培育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自治区瞪羚企业过程中,科技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梳理创新成果,优化研发管理体系,最终助力企业实现了全县瞪羚企业“零”的突破。目前,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家、雏鹰企业**家、瞪羚企业**家、创新联合体**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县技术创新中心**家。
(三)项目征集与推动
深入推进“产业出题、科技答题”的新型服务体制,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召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路径和方法”专题培训班,教会企业挖掘技术需求,围绕解决技术需求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征集科技创新项目,引导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项目,围绕“六新、六特”产业和创新型县建设,2024年获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项、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项,获批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项。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项。2024年共争取科技厅各类奖补资金**亿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记**项,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四)成果转化与对接
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关键途径,建立完善“项目+人才”“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科技合作模式,打通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先后组织企业赴省外高校进行培训,了解高校科技成果储备,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流、科技成果等专场对接会**场次,培养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充分利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武汉大学、西安交大、扬州大学化工学院等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开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碳基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锂电池等电子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加速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服务深度与精准度不足
部分科技服务工作停留在表面,对企业深层次的技术需求和创新痛点把握不够准确。在政策宣传中,虽然做到了广泛覆盖,但针对不同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的个性化解读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对政策理解不深,无法充分享受政策优惠。例如,一些小型科技企业在申报科技项目时,由于对申报条件和流程理解不透彻,准备的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影响了项目申报成功率。
(二)服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科技局在整合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服务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形成协同服务的合力。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还不够顺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如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推进。
(三)服务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科技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新兴技术领域了解不够深入,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时,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