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组织系统统计分析工作部署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组织系统统计分析工作部署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组织系统统计分析工作部署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系统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形势任务,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并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刚才,几位同志围绕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建、人才工作等领域的统计分析作了交流发言,思路清晰、措施务实,值得相互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统计分析工作的重大意义
    统计分析是组织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是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新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创新实践。
    (一)统计分析是服务大局的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重大部署,这些都需要以精准的统计分析为支撑。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十四五”规划关键期、深化数字化转型攻坚期,组织工作必须主动融入中心大局。比如,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通过分析各年龄段干部比例、专业结构、履职成效等数据,可以为优化领导班子配备提供科学依据;在基层党建领域,通过统计”两新”组织覆盖率、党员作用发挥指数等指标,能够精准识别薄弱环节,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牢”数据就是政治”的理念,把统计分析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组织系统落地生根。
    (二)统计分析是科学决策的智慧引擎。组织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论证。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干部成长轨迹数据库,发现35岁以下正科级干部占比偏低的问题,及时启动”墩苗育苗”计划,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通过分析高层次人才流动趋势,针对性出台”产业人才集聚十条”,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引进量增长40%。这些实践充分证明,统计分析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帮助我们跳出经验主义陷阱,实现从”感觉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2025年,要重点构建”组织工作大数据平台”,整合干部、党建、人才等12类核心数据,打造智能分析模型,为市委选贤任能提供更精准的”导航图”。
    (三)统计分析是破解难题的锐利武器。当前,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干部”躺平”现象如何量化识别?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如何数据建模?人才政策效能怎样科学评估?这些都需要用统计分析的”公开讲话”来破解。去年,我们在治理”躺平式干部”专项行动中,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通过考核排名、民主测评、重大任务参与度等15项指标,精准识别32名”不在状态”干部,通过组织调整、培训赋能等措施推动转化率达85%。这启示我们,统计分析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把”模糊问题”转化为”精准画像”,为组织工作创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2025年,全市组织系统统计分析工作要围绕”三个转向”(由事后总结向事前预警转向、由单维统计向多维建模转向、由内部循环向开放共享转向),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重点在三个方面攻坚突破。
    (一)筑牢数据根基,构建全域覆盖的”统计网络”。一要完善数据采集体系。按照”应采尽采、动态更新”原则,建立组织工作核心数据指标库,涵盖干部选拔、党员发展、人才引进等7大类132项指标。特别要抓好”关键少数”数据,比如市管干部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等,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二要严把数据质量关口。建立”三校三审”机制,对统计数据实行填报单位自查、业务科室复核、分管领导抽查,对异常数据启动”熔断”程序,倒逼源头数据真实准确。三要推进数据共享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年内完成与纪检监察、编办、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务员录用、调任、退休等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
    (二)深化分析研判,打造穿透本质的”最强大脑”。一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干部能上能下、基层减负增效、人才生态优化等重点课题,建立”周分析、月研判、季报告”机制。比如,针对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问题,要统计分析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比例、后续表现,为完善制度提供依据。二要创新分析方法。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干部胜任力评估模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数等工具,实现从”经验判断”到”算法推荐”的跨越。三要强化预警功能。建立组织工作”晴雨表”,对干部队伍年龄断层、高层次人才流失等风险点设置预警阈值,提前6个月启动应对预案。
    (三)推动成果转化,形成闭环管理的”应用链条”。一要服务科学决策。建立统计分析专报直报市委常委会制度,对干部调整、机构编制等重大事项提供数据支撑。去年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乡镇干部平均任职年限超过8年,及时推动实施”基层干部轮岗交流计划”,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二要指导工作实践。将统计分析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工具,比如制定《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操作指引》,将5大类20项正向指标和15项负面清单转化为量化评分表。三要完善考核体系。把统计分析质量纳入组织工作年度考核,对数据造假、分析肤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优”,倒逼工作质效提升。
    三、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统计分析工作落地见效
    统计分析是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强化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一)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大统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部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的三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全面推行”项目化+清单制”管理,对干部信息库建设、党建大数据分析等重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制定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明确时间节点、质量标准、验收程序。例如,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工程中,要细化数据清洗规则、接口开发规范、测试上线流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