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点亮信仰之光 照亮前行之路

党课:点亮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授课之前,首先请看3个场景。
    第一幅照片是上海兴业路的小楼。100多年前,一群年轻人汇聚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难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悬挂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第二幅照片是延安杨家岭大礼堂。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脚步在这里启程。正如会场上悬挂的8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三幅照片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党的十八大以后,古老的中国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迈进,已然能见复兴的曙光。将人民高高举过头顶,汇聚成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的国家要同心同德向前迈进,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100多年前,源自德国特里尔小镇的思想种子,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心灵中萌芽生长,最终成为坚不可摧的信仰,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彻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影响着世界政治版图。处困顿中求索,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涅槃。信仰就是打开中国复兴之路的关键之匙。今天,我就围绕这一主题作一交流,让我们拨开迷雾见云月,共同感受信仰的力量。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信仰的力量撼天动地
    从嘉兴南湖的烟雨小船,到领航世界的巍巍巨轮,信仰的力量自始至终在影响着古老的中国,如同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地,掀起波澜壮阔的巨浪,神州大地呈现光彩照人的盛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追求真理、攻坚克难。
    (一)信仰,点燃真理之火。这样的场景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震撼无比。他曾是生活优渥的大学教授,却敢于以生命之钟撞响旧时代的黎明,绞刑台上那句“共产党万岁”就是他对信仰最崇高的致敬;他曾是才华横溢的书生,却振臂一呼刺向黑暗、饮弹洒血,行刑途中高喊的“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去算账罢,你们在斗争中勇猛精进着”就是他对信仰最执着的坚守;他曾经受了最严酷的刑罚,身处最危险的环境,却仍然高颂《可爱的中国》,临终前的那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就是他对信仰最生动的诠释。李大钊38岁,瞿秋白36岁,方志敏38岁,他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是因为心中的那份信仰,本是生活无忧者始终无惧生死,本应一帆风顺者偏向荆棘而行,本能锦衣玉食者敢于向死而生,他们谱写的悲情长歌,唤起了民族觉醒,真理的火种越烧越旺,英雄的美名千古流传。
    (二)信仰,照亮奋斗之路。这样的故事早已为人传诵,但每每讲述总能激发能量。焦裕禄忘记剧痛,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带领兰考人民同灾害抗争,那把带窟窿的藤椅向世人呈现着为民服务的信仰;韦昌进抛开生死,哪怕战斗到只剩自己一个人,也绝不逃离阵地,那声“向我开炮”向世人呈现着保家卫国的信仰;黄大年一心报国,只争朝夕带领团队加速难题攻关,不负韶华引领中国叩开“地球之门”,那张泛黄的入党志愿书向世人呈现着科技强国的信仰……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永恒的丰碑记录着时代先锋的大公无私、英勇无畏、一往无前,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奋斗之路上,始终有共产党员在艰难岁月中无私奉献,危难关头前挺身而出,报效国家时不遗余力。信仰之灯点燃了祖国的天空,凝聚了民族力量,奋斗之路越走越宽,辉煌的功绩万古流芳。
    (三)信仰,引领复兴之光。这样的场景早已深入人心,但每每回忆总能热泪盈眶。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始终听从党的召唤,战天斗地,爬冰卧雪,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高局志四海,万载垂清风”的佳话永垂史册;无论是里约奥运会的绝地反击,还是11连胜勇夺世界杯冠军为祖国70华诞献礼,中国女排将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那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2020年,新冠病毒的不期而至拉开了一场全民抗疫的伟大战争,从中我们看到了院士、医务人员、军人,不惧生死、勇斗疫魔,看到了建筑工人、外卖小哥、司机师傅不计得失、勇敢逆行,还有全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通过各种方式支援前线,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时刻都在上演。信仰的力量就如同直抵人心的光束,穿越时空,成为推动民族前进的巨大能量,汇聚在党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力喷涌而出,不可阻挡。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信仰的缺失触目惊心
如同前行的航船失去了灯塔,纯净的心灵落满了灰尘,温暖的春风遭遇了寒流,信仰的缺失会消磨人的激情,腐蚀人的灵魂,击溃人的意志,导致精神的高地被攻克,坚持的底线被突破,固守的信条被撕碎。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必须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信仰为信仰,必须要警惕信仰的缺失的传导扩散,陷入青春没了奋斗,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20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