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家庭用英语怎么说,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用英语怎么说!

温暖的家庭用英语怎么说,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用英语怎么说!

□王晓林

川农报今年迎来70华诞,我也从一个怀揣梦想的毛头小伙步入了事业稳定的天命之年,不知不觉,从事新闻工作就有26载了。这期间,正是有了报社领导和编辑老师的无私关爱和辛勤付出,我的新闻写作生涯和人生,才有了累累硕果的精彩和亮色。

从我能识字断句起,最先接触到的报纸就是川农报,她一直是我向往的殿堂。每当我手捧着她,读着那些接地气的稿件,我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还萌生了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渴望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能在川农报上变成铅字。

我与川农报结缘,是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乡镇工作之后。记得是1997年4月3日,我把一篇有关双拱乡卫生院退休医生张开文生前留下遗嘱要求火化的稿件,用稿笺纸誊写好后投寄给了川农报,我当时的心情是既有激动又有忐忑。没料到的是,4月18日第一版,处女作《八旬老人遗嘱倡新俗》见诸报端,我手捧报纸,喜悦的泪水涌出了眼眶。不久,我就收到了群工部老师寄来的样报以及鼓励我写稿的信笺。

从此以后,我“爱”上了川农报,川农报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也暗自承诺,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为报纸撰稿。在乡镇工作期间,我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业余写作的关系,做到两兼顾、两不误。不管本职工作多忙,下村回来有多累,也要忙里偷闲,挤出时间,在斗室里精心耕耘“方格田”。

2000年4月,我有幸参加川农报举办的首期新闻培训班,这次培训,离我心中当一个记者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于我来说,收获可不小呢!那学习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仿如昨日。

这些年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工作再忙,每期的川农报我都要认真阅读。要是一天没看到,心里就空荡荡的;寄来的川农报《通讯员园地》,更是一场“及时雨”,每期我都要仔细研读,从中掌握写稿技巧和方法,也分享了老师们的经验之谈。编辑老师更是关爱有加,对我的每篇稿件都精心打磨,让文字有了力度,有了温度,更有了亮色。他们“甘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操守与人格魅力让我感动。

2002年2月,由乡镇走进了县计生局;2003年8月,调到了县委宣传部。“副业”成“主业”,我对写作更加充满了激情。一路走来,我就像一个孩子,拉着川农报的衣襟,由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行,从稚嫩走向成熟。迄今为止,我在各级报纸发表稿件1.2万余件,获得各级表彰(扬)166次,其中川农报采用稿件2200余件,被川农报表彰为“优秀特约记者”“优秀特约通讯员”10次。

每当我翻看着一沓沓稿件剪贴簿,看着那些温暖如初的文字,阵阵油墨香传来,心底里感觉既充实又释怀,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不管我走多远,无论我在干啥,都不会忘记我温暖的“家”——川农报。为此,每年我都要自费或动员单位(个人)订阅川农报,还利用下乡采访的机会,向干部群众大力推介她,尽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

时光易逝,情谊永续。三年前,我的工作岗位再次被调整,尽管我不是“专职新闻人”了,但我仍忘不了向川农报投稿。川农报,是我写作的起点,更是我成长的摇篮,我会将这份报缘情结全部集纳成册,酿成一杯醇香的美酒,存储于记忆深处。

感谢川农报多年来一路陪伴,感谢川农报温暖了我的平凡人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