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底线征文#《底线》真是越看越上头,几个大案都很精彩,尤其那个弑母案,我看了之后久久无法平静。唐啸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他的母亲,一个高中教师,看他在母亲生日宴上的致辞,完美到无可挑剔,对母亲也体贴入微。当他将奖杯砸向自己的母亲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可一本笔记本终于解开了这一切的谜团。

那是一本细思极恐的笔记本:
考99分,一分之差对人生来说将是天壤之别,这将使你的人生一事无成,需要深刻地反思检讨。
表弟在旁边玩游戏,唐啸云因为看了两眼,就被认为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需要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考大学时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是不对的,因为弱者才会凭自己一时喜好决定自己的未来,只有弱者才会谈喜好,强者是不会的。所以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
细看这一本笔记,与其说它是笔记本,不如说他是检讨大全。再看他的一些生活日常,吃饭不是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是为了汲取营养,所以不能挑食。每一次吃饭,桌子上的菜要全部吃到。考试必须考100分,要不然就是失败。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学业等,都需要严格按照他妈妈的要求来,一旦达不到,等待他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
他妈妈大致是通过这几种方式来控制他的。
首先,从小灌输强者思维,要做个绝对的强者。无论在任何方面,只有强者才是成功的,平凡即失败。
其次,不断打击孩子自主意识,一直灌输绝对服从妈妈权威。因为妈妈不管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要求你都是对的,妈妈的话,做的事肯定是没错的。只有听妈妈的话你才是个好孩子。
第三,在日常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控制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可自己绝对成功的理念。
第四,通过精神折磨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只要犯错,她首先惩罚自己,利用孩子爱妈妈的心理使孩子产生愧疚感,罪恶感,以此来使孩子屈服。孩子小时候吃红烧肉,不想吃时,她就惩罚自己不停吃,迫使孩子最后屈服。孩子考了99分,她不停打自己耳光。这都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和控制,远比身体上的惩罚要可怕得多。

他妈妈的绝对成功理念,使得唐啸云形成了一些偏执型的人格,不管做任何事他都追求绝对完美,既不懂得适时放弃,也无法正视失败。我想他在公司追求女孩时,可能也受到妈妈的影响,当女孩拒绝他时,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所以老是纠缠那女孩。他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对于一些具体的工作绝对化的完美要求也使得他和别的同事无法合作。他既无法接受公司的劝退,也无法面对自己的母亲,最后只能选择杀害自己的母亲。
从这个案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追求绝对成功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优秀的,是出类拔萃的,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并不是每个孩子不一定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即便是那个想要成为足够优秀的孩子也不可能不犯一点错,不失败一次吧?所以说,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有要求,可以鸡娃,但是我们不应该有绝对化的要求,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失败一次,这不是为孩子好,这是一种病态的要求。
我们要给孩子选择成为他自己的自由。我们有要求他优秀的权利,他也有自己选择平凡的权利。
我们可以教育引导他,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代替他做选择,更不能因为以爱之名折磨,控制他。真正的爱是尊重的,自主的,可以沟通的,相互理解和包容的,而不是专制的,控制欲的,带着评判的,有条件的。鸡娃也没错,高要求更没错,但这都应该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否则,智慧适得其反。

唐啸云其实一生都在反抗母亲,但那种灌输还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当法官问他,既然打算以死来反抗母亲,为什么不在杀害母亲后选择自杀?他说,母亲说自杀是弱者才会做的事情,强者就要遵守规则。可见,母亲极端的教育理念早已刻在了他的心上,他无力抹去,他想反抗母亲又依赖母亲,所以在杀害了母亲后他根本没有勇气自己独立生活,最终,他以死反抗了母亲,但还是深深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
但愿每个父母都能引以为戒,教育也好,鸡娃也罢,但要把握好度,不要绝对化要求。学会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那就是尊重、共情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相比靳东,剧中其他几个主角的演技实在有些拉胯,周亦安和叶芯的cp怎么看都有点御姐和小鲜肉的感觉。但剧中却是周亦安一本正经地整天开导叶芯,试想一个刚刚入编的菜鸟法官,他不但自己判案子一点错也不犯还整天一本正经的去开导别人,真的挺违和的感觉。这个角色越来越流于漂浮和虚假,感觉靳东自己去油成功,却将精英范传给了成毅,原声台词也随着后面剧情发展,台词越来越多,这缺点被一再放大,现在一听他说话我就说不上来的舒服。叶芯不但没情商,不通人情世故,还智商不在线,从开始到剧情过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不说还频频充当插刀教教主,这真的是完全无法理解,也违背了人物的人设,试想一个从最高法下来的法学博士,智商有那么差吗?
瑕不掩瑜,这部剧总体还是值得一追。期待后续剧情更精彩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