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听到不少读过书的人吐嘈,说现在好多字真不知道该读什么音了。我相信所有教语文的老师也有巨大困惑,究竟这些字该怎么读才对。
除了出镜率不高的,人们平常也不太关心的部分字之外,现在最让人诟病的主要是这些字。
①是“说”,较早些时候有几个音,后来保留了“游说”中读shuì以外,其余都读shuō音。现在又改成了统一读shuō音。②是“骑”字,现在统一读qí音,以前规定当表示“一人一马”义项的时候读jì音,如“铁骑,一骑红尘”等。③是“斜”字,现在统一读xié音。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它在古诗文中不同位置有不同读音,在句尾,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读xiá;在中间,则读xié。④是“衰”字,现在统一读成shuāi音,以前在“乡音无改鬓毛衰”句中读cuī音。⑤“衣”字,在古诗文中作动词时读yì音,如“衣褐从之”。⑥“雨”字,也是如此,作动词用时读四声,如“雨雪霏霏”。⑦“胜”字,在“不胜酒力,不胜感激,高处不胜寒”等地方,读作四声。还有“王”“分”“度”等,也有类似用法。但现在,一些权威字典词典中只有了一个读音。
现在最大问题是,在一些字典和词典中,这些字只有了一个读音,比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已经将好多字改了读音,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又保留了某些读音,特别是现在的一些版本的教材也将某些字只保留了一个读音。按理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只能够相信字典和词典,不用怀疑,然而,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或意见,在网络上有的专家说有的字根本没有改过,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考试时以什么标准。承认改过的专家给出改的理由是,这些字读音多,比较麻烦,导致很多人读错,为了传承文化,所以就保留大家读错的音。比如呆板,以前读ái,现在统读dāi。这个理由感觉有点滑天下之大稽。
众所周知,我们对待古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者,应该继承和发扬;糟粕者,才抛弃。
当然我们也知道,一些古字,确实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音”比较多,不方便后人继承。比如上古文中一些字,例如“家”字,在不同地方可能为了协调或押韵的关系,会读“侵,枯,公”等音。像这类字,它的众多读音只是一个单纯的目的,为了押韵,或者是无关大雅的一些原因,应该改,改得对。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知道“车同轨,书同文”的道理。比如“确凿”的凿,统一为záo,“脊梁”的脊,统一为jǐ。由于这类字较多,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但是,在古诗文中有特殊意义的字,笔者还是认为不要随便更改的好。前边例举的“说,胜,斜,骑”等字,如果去掉特殊表意的音,一是丢了押韵的功能,二是让本来读来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富有音乐美感的句子变得索然无味。这种操作不是保守,也不是发扬,更不是创新。
真希望相关部门能深入研究,同时听听民意民声,早日发布标准的文字系统,编撰统一的公信力权威性高的字典词典,继承光辉灿烂的优秀的中华汉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