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哥哥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哥哥房间的藏书就成了我宝贵的精神食粮,其中就有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那会儿的水浒传版本还带着些手绘的插图,把每个人物形象都描绘出了图像。看上去就觉得是江湖上的打打杀杀,貌似和后来接触到的武侠小说有些接近。

一转眼二三十年过去了,我也从乡村走向了大城市,从一个充满理想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近乎躺平的中年大叔。近期又搬出《水浒传》仔细读了两遍,忽然发现水浒传之所以入列四大名著,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其一,水浒传是一本民营企业的“创业教材”。
梁山团队从王伦草创起步,到晁盖扩大队伍,后来宋江完善建制,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恰似当前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它不但能教会你怎么能团结和带领团队,还能让你发现步入正轨的方略。后来梁山被招安,抗击辽寇、灭田虎王庆、平方腊,又何尝不是国进民退,民企被国企收编兼并,市场一步步国有化、创业团队逐步崩裂散开的过程。

其二,水浒传是一幅人性的“浮世绘”。
如果说西游记是神话,红楼梦讲贵族上层的故事,三国演义是王侯将相的游戏,那么水浒传就是最接地气的草莽英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看似遥远,实则都能在我们平凡人物身边找到影子。比如宋江的义气、林冲的妥协、鲁达的打抱不平、武松的恩怨分明、杨志的耿直等等,这些人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完人,都像是有血有肉的发小或朋友,每个人出场的故事也都像是隔壁邻居家的故事。

其三,水浒传是一碗人生的“心灵鸡汤”。
除了梁山108将,水浒传出场的人物还有很多,有正有邪,有达官显贵、有山隐真人、有得道高僧、有敌国叛将、甚至还有九天玄女。作者通过每个人物的言行和最后的结局,给读者奉上一碗满满的心灵鸡汤,让人明白做人做事应知及时进退,好人总希望有好报,恶人却未必有恶报。

人到中年,再读水浒,别是一番风味,希望接下来能把自己的一点点感悟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正应了水浒开篇的一首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