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愚人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是海宁盐官的观潮旺季,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也是经常陪同客人前往观潮。在那段日子里,我的口袋里都揣着潮水时刻表,随时准备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
盐官观潮是嘉兴的一张名片,1991年的中秋节,为了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建立拆借资金的联系,我们单位发起召开全国部分地区金融市场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同行来嘉兴聚会,其中一个主要的行程安排就是海宁观潮。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们逐渐打开视野,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海宁潮,天下奇观,名气大的,来的各地同行中,有很多人都是冲着观潮来的。
从机场、火车站接到嘉兴,开会一天,第二天我们就浩浩荡荡直奔盐官,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我们的车队用对讲机前后联络,一路上格外引人注目。
海宁观潮,并非一年一次,而是天天可以观潮,月月有大潮。大潮日,是每月农历初一到初六、十五到二十。但是人们都记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了,所以这个季节游人最多,在1991年的观潮季节里,交通也是管制的。
在江边等潮的人群绵延好几十米,里三层,外三层,人们不时朝潮水要来的方向张望。但见江面宽阔,江水泛着白光,对岸隐约可见。
忽然人群里有人高喊:“来了,来了!”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一条细细的白线,缓缓移来。同时,隐隐响起潮水的奔腾之声,响声越来越近,如天边惊雷。不一会儿,海潮排山倒海奔涌而来,一道白线变成了一堵白色的墙,如千军万马横扫江面,潮声如雷不绝于耳。
有几次我们未等潮水涨满就迅速撤退,驾车追赶潮头,在潮水到来之前赶到老盐仓,观赏到惊心动魄的老盐仓回头潮。
然而观潮也要看运气,按当地人的说法,潮水有大年小年之分,有时候几个小时的等候,只换来小潮水,那潮水就像轮船在运河里开过所产生的浪头,没有几朵浪花。每当这个时候客人有些失望,我则跟客人连声说抱歉,似乎潮水不大,是我的不好,相约明年再来过。
潮水大不大我作不来主,但是我确实也有过“是我不好”的时候,辛辛苦苦带领外地朋友奔波了大半天,结果竟然没有看到涨潮那一刻。
那是1996年9月的一天,我与客人早早就到了盐官,准备看中午的潮水。我掐算好潮水到达的时间,赶在潮水到达前,先招待客人午餐,做到喝酒观潮两不误。我以为潮水会像绿皮火车进站那样基本准时,结果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那天潮水提前到达。
我们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我很是尴尬,后悔不已,至今记得。好在我们还是参观了王国维故居和陈阁老宅,也是挺有意思的景点,算是没有白来一趟。
有几次,当客人兴奋地站在江堤边看潮,我则坐在帐篷里喝茶休息,顺便看兴奋的人群。秋天的阳光把一张张脸晒得泛红、流汗,看到客人们乐此不疲,我们也很欣慰,广交天下客的目的达到了。
其实能看到大潮的机会并不多,人们被现场大呼小叫的气氛所感染,期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而潮水在人们面前奔流而过,淹没了裸露的防洪块,却不见掀起大浪、冲上防洪堤,溅湿游客、发出有惊无险的尖叫,不过这都没有关系了,人们不失望,照样兴奋。潮水虽然不大,但是电视的直播都看过,知道潮水的汹涌,今日身临其境一下,留下人生的一次记忆,感觉也不错。
转眼有很多年没有去盐官了,只在网络上观潮,也有趣。如今防潮堤都长高了,隔着老远老高观潮,一定是不过瘾的。从前看得到有惊无险,现在想湿个脚都难,喊潮的老伯伯盯牢的。
听说“喊潮人”也上了新闻,变成了盐官观潮的风景和故事,喊潮的职业也成了香饽饽,老子传儿子了。潮水还在十万八千里,他们就拿着喇叭喊了,有点像马路上的辅警,电声的哨子,不停地按几下,很敬业。
如今,人们去海宁观潮已不仅仅是看潮,顺便把盐官古镇也一同游览了,海宁人思路开阔的。盐官古镇变大了,人们不仅能看到王国维故居,看到陈阁老宅,还能看到金庸、徐志摩等海宁名人的遗迹风范,盐官热闹非凡,魅力无穷,充满想象。比如陈阁老宅,讲解员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让游客张大嘴巴流口水,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大自然的壮观与海宁当地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辉,让人们加深了对海宁、对嘉兴的了解,永立潮头的气势象征着一种精神。
海宁观潮让四面八方的人来到嘉兴,认识嘉兴。
?
看盐官、想嘉兴。嘉兴人杰地灵,悠悠岁月给嘉兴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即将揭幕的濮院古镇也是值得期待的。还有市本级的老城区,被千年大运河环绕,前不久有个电视剧叫“运河边的人们”,说的是苏州,很多嘉兴人都以为是取景嘉兴呢。
?
?
嘉兴县城从来都是乌镇、西塘、盐官人甚至江苏毗邻人向往的大地方,是近代文明最先到达的地方之一,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文遗址、古迹很多,民间多有口口相传的坊间传说。
只是大嘉兴的故事还没有盐官人编得那么有趣生动,难得开发个有故事的南门头片区,几乎成了美食街区,而且不兴旺。
真心期待嘉兴的好故事能脱颖而出。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