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不是很确定的自己会走往怎样的一个人生,不确定自己会在终点找到什么,这可能听起来让人感觉到害怕。
我深刻地知道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其实不满意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甚至是已经在城市里扎根,组建家庭,有了爱人和孩子,他们依旧不满意,不满意生活、不满意工作、不满意周遭的气息。自己在十多年前来到北京,我当时感觉这里充满了秩序与安全,也想当然的以为这里适合自己,这里有一切我之前没有遇见的过新鲜事物,我以为我可以一直好好地在这里生活,现在看来,却不是如此。
我在城市里似乎找寻不到他们所谓的“城市智慧”,而过往的乡村智慧仿佛如雨后春笋一般,猛烈地在我的脑海生长,这就意味着,我开始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渐渐地找不到该有的位置了;人不一样,文化也会变得不一样,情况或者境遇也会完全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只有变更一个地方,开始一段新的体验,我才有可能找到,是的,找到自己。
至今我依旧还是会时常的想起自己的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当然我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人嘛,总归是需要有希望的,我听说“希望”这个词在瑞典语中表示“跳”的意思。大概也能诠释出“希望”如果不是仅仅是希望的话,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跳”,要敢于跳,也就是说要有为“希望”而“跳”的勇气。
因为从来没有涉及过真正意义上的建筑知识,所以也一直没有足够的信念说,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构筑一个很好的建筑作品。这当然需要建立在自己的热爱之上,就像歌手郑钧说的:“就是因为热爱,我在干我喜欢的事儿,真的身无分文,但是内心一点不觉得自卑,也没有觉得沮丧,觉得特别开心,而且特别骄傲…”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对房子(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或者所谓的安全感;有时候会迫切想要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一想到千篇一律的格子间,我又会心生畏惧,担心自己忍受不了接下来几十年要生活在这样的钢筋水泥里,而且要给自己套上“奴隶”的身份。
内心还是很渴望住在那种可以看见大自然的房子里,当然这需要你离开城市,需要去到大自然当中。我总觉得大城市里的落日没有自然界里的落日美,你很难将一场难得的夕阳西下在城市中构筑出来,让落日成为建筑(确切的说是你的房子)的一部分,让景观成为房屋的一部分,也让房屋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很难,至少现在看来很难,除非你很特别,你知道的说的是什么。
在我的记忆深处,对大姑妈家的那座老房子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它就是一个普通的青砖老宅,这座老房子超凡之处不在于它很老,当然足够老也是它的超凡之处。最让我喜欢的是它与自然的关系,它被建在一座小山脚下,在房子的西侧有很高很茂密的竹林,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与玉娇龙竹林梢头挥剑的那种,而且在竹林的西南角还有一汪静谧的水塘,在正南方就是一座绵延起伏的山丘(我小时候在那座山上的灌木丛里,掏到过鸟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这座房子与外界的关系如此密切,它给我带来过许多惊喜,好像也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让它的模样发生过改变。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姑父说过一句话:要死守阵地(也就是他们现在的家),我也越来越明白他的那种想法。老两口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房子也在微微变化,因为大自然在越来越多的占有它,催化它,它当然让这样的生活也更加有趣。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一个有生机、有温度、有记忆的房屋。
所以,每每想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它似乎是在诠释我的生活哲学,以及我的精神,我的灵魂。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的父母没有给过我任何建议,给了我足够的自由,让我找寻自己,最近也越来越觉得“找到自己”很重要,所以人要真正的活着、真正的存在、就必须找到。如果你压根儿没有去找寻,那又怎么能够真的找到呢?
我还是会时不时地去码码字,我想对我而言,这也是我找寻的一种方式,回顾心路的一种方式。不仅仅用自己的眼睛,也用自己的身体及心灵,全身心地去洞察自己也洞察这个世界。
我希望有这样的一座房子,可以坐在里面,可以感觉到无聊,让时间慢一点儿。房子可以是我亲手改造设计的,房子可以是一座破败的老屋,甚至是仅剩废墟,空间幽暗且潮湿,房顶可能已经坍塌,但是阳光恰好倾斜下来,就像我一直偏爱的那种“密林深处可识光”的意境,令人惊叹。所以,我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成为了一名建筑师,毫不隐晦地构筑我想要遇见的房子了。
我觉得可持续,值得被传承是房子建造的一个重要理念,并且不是有意识的,刻意表述或者理论化的,而是要把自己置于已经存在的环境中,让房子和自然充分地融合交织。这就意味着我所假想的老房子,这个半废墟的存在,需要去尊重原本在那里的东西,因为大自然和建筑的融合是美丽的。
当你真的拥有这样的一座残垣房屋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如何去利用那些已经存在的东西,在设计理念中有个名词叫做“少即是多”,我想建筑设计也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少做一些,你能得到的更多一些;所以知道嘛,我脑海里勾勒的是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各占一半,意思就是说,每建造一个室内空间,都会对应出一个室外空间,当然,它们的面积不一定是一对一对称的。这样一想,还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既特别又经济。
特别是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这样做建筑空间,经济是因为真的可以省掉比如隔热、墙壁、房顶、窗户等等。甚至可以利用天气达到舒适生活的目的,想想户外的浴室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南向的户外空间里设置一个浴室,太阳热烈的时候会加热整个空间,地面、浴缸以及浴缸里的水,天然的加热,待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迎着西南轻柔季风,半躺在浴缸里,泡个温水澡,抬头能看见银河,想想就舒服极了。
房顶塌的也是刚刚好,可以把这个塌陷的地方做成一个天窗,保留它原来的模样,让阳光倾泻下来,房屋内的空间也就不会再昏暗了。至于墙体,依旧保留原来的夯土工艺,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厚和加固,不增加新的墙壁,住过夯土房子的人,估计还能记得,它是一种会呼吸的房屋,因为墙体够厚,透气性好,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这就意味着可以冬暖夏凉。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意味着你不再需要空调,当然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开空调都不是一件明智的选择,它会悄无声息的侵害人的身体,而且对于气候尤为的不友好。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子,就是在足够厚的墙体上镶嵌窗户,可以平推至墙体内的那种,如此一来,当打开窗户时它们就消失了。
更有趣的是,每当窗户被打开的时候,连同窗框一同消失的感觉,仿佛屋里和屋外也是连通的,建筑本身被融进了自然里,仿佛消失了一样,也让空气、风、阳光更好的融入到了室内。
当然,我觉得一个好的住宅建筑必须伴有它的巧妙之处,也就是说每一个房间或者每一处空间,甚至于每一个角落,至少要兼具两项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被开发出一些潜在功能。住在里面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利用它们,比如户外浴室也可以是日光浴室,但同时你也得有一个室内浴室,以防天气不好的时候。一个房间可以是一个书房,也可以用作客厅,一个楼梯可以是书架,也可以是储物间…总之它具有多种功能性,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房子,可以让你的想象在这里飞来,而且很多方面都很实用且不违和。
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实际的存在,它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但是在构筑建筑的过程中,它充满了灵活性,也充满了想象力;好的建筑我像是富有想象力的,而灵活性则是人与建筑、与空间、与大自然之间一种相互适应,彼此融合。
当你被某种东西束缚的时候,你可以说是与这个世界脱节了,或者说失去了自由,但自由不是一件礼物,或者是别人给你的东西,它必须是你自己找到的;所以我们工作、我们生活都是为了去寻找,去发现接触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好让世界可以接触到自己。
人来到这个世界,从来不是被禁锢的,而是一直在与外界产生联系。一直在与其他的人、事、物共舞着。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才会慢慢感受到如何去感受,这也是一种打开自己感受别人的方法。我想这和建筑师工作应该是一样的,必须能够观察周围的情况,必须全身心地去洞察,去感受建筑周围的空气、温度、湿度、动物、植物…必须感受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
很早以前,我就意识到很多地方虽然发展了,但是忽视了“人”,包括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本身,其理念就让人觉得不舒服,当然我的感觉不一定正确。回到前面所提及的自由和大胆,城市是自由的嘛?好像是,但是细想又不是,能够让人感觉到自由地方,一定不在城市,至少目前不是,所以在这样的地方也很难大胆起来,没有勇气就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一开始还会天真的以为我们都会创造一个世界,人是不可能一直假装将整个世界改变,人只可能尽力而为的营造自己的小世界,我们这一生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现在自己所做的,也是我们在对人生所做的,尽力而为就好。
也不要因为眼下不顺心或者不如意,就失去了希望,就忘记了如何跳跃。依旧要好好地维系好自己内心的秩序,让信心持续屹立,这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不是每天都轻松,但我真的相信心怀希望,去构筑、去建造那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去建立不沉重不闭塞的新的关系,让生活轻盈一些,快乐一些,真的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周遭,感到更自由。
我也希望在我找寻的过程中,遇见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可以让自己感觉到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被打开了,恰好被自己发现了;而且两个人可以一直具备这种自由意志,我们可以很大胆,甚至可以不经思考地就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去构筑惊喜,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情况,可以在新的境遇中不断的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不断演变和成长。甚至,将自己的理念倾注到建造房子这件事情上去,是的,我想那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