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海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小学教育成都师范)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海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小学教育成都师范)

新时代教育督导的创新界定和使命担当

二、(五)评估监测评估什么,监测什么)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做出系统设计,为全国各地教育督导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的出台是新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意见》,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历史阶段。基于我国持续的课程改革,我们要对新时代的学校教育督导进行重新考量,明确学校教育督导的重新界定和使命担当。

一、教育督导的创新界定

二、教育督导的使命担当

《意见》要求教育督导开展工作,要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反馈督导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意见书,提出整改要求,这对我们教育督导工作的公平、公正、专业、精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督导,应乘新时代督导体制改革之东风,做有责任担当的督导人,奋力谱写教育督导新篇章。在开展督导工作时要敢于监督,善于指导,督出实情,导出实效,树立督导权威,科学把握督导分寸,做到专项督导抓落实、随机督导抓巩固、跟踪督导抓整改。过程督导要实、问题查摆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指导工作要新、问题整改要效。态度上要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督导的价值所在。

就教育督导的具体内容,《意见》指出:在督政方面,构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省、市、县三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在督学方面,建立国家统筹制定标准、地方为主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就具体而言,我们应注重后两条,学校是基层单位,是教育真实发生的地方。按照《意见》要求,教育督导,“督”什么,“导”什么?新时代教育督导的使命担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管理

(二)教师的继续教育

(三)适合学生的课堂

(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五)评估监测

教育评估监测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1.评估监测能力

评估监测能力,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测量、评价的能力。

⑴教育测量能力。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①根据测验的功能分:一是学业成就测验的功能。二是能力倾向测验也称学习能力测验,其目的在于测量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及学术发展趋向。②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分:一是自编测验。二是准化测验。③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分:一是安置性测验。二是进展性测验。④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分:一是常模参照测验。二是目标参照测验。⑤根据实施方式与实施载体分:一是口头测验,二是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⑥根据测验对象的数目分:一是个别测验。二是团体测验。

⑵教育评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①根据评估的方法分为:一是定性评估。二是定量评估。②根据评估运行的顺序分:一是安置性评估。二是形成性评估。三是终结性。③根据评估主体分:一是自我。二是他人评估。④根据评价价值标准分:一是绝对评价。二是相对评价。

⑶教育评估工具制作能力。①出卷能力。②审卷能力。③阅卷能力。④析卷能力。⑤评卷能力。

2.“监测”与“检测”的区分

评估监测,在评估的基础上,重点是监测。“监测”与“检测”不能混为一谈。

⑴概念的区分。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检测”的解释为“检验测试”;“监测”则解释为“监视并检测”。细分这两个词语,意思存在差别,外延大小不同:“监测”包含“检测”,突出强调了监视、监督之意。而“检测”则不包含“监视”的意思。

操作的不同。“监测”与“检测”从概念上来讲,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教育领域内,其实施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结果的呈现方式均有着较大的差异。下面从操作层面分析二者的不同。

①测试目的:一是客观反映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二是对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

我们通常进行的教育质量检测,其目的概括起来主要也有三点:一是利用测试数据对区域、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进行甄别、评价和管理;二是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用以改进教学;三是学生通过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便于查漏补缺。

②参测对象。教育质量监测需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因而监测的对象除了学生以外,还有教师、校长,而且对学生通常会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一般不进行全体测试。

教育质量检测一般是由实施测试者对一定测试范围内的全体学生进行测试。如教师自行组织的单元小测验,需对班内所有学生进行测试;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需对校内所有学生进行统测;区域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某些学科的质量检测,一般是对某一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测试。

③测试工具。除纸笔测试工具外,还要有现场测试工具;除学业成就测试卷外,还有相关因素调查问卷。

相较于质量监测的工具而言,质量检测的工具则简单得多,通常主要采用学科测试卷的方式进行,对于一些活动类课程或艺术类课程,也会采用现场演示、操作等方式进行,如体育达标测试,一般采用现场实际测试的方式进行,但总体来说,方式比较单一。此外,质量检测的学科测试卷主要是对具体知识点及重点内容进行考查,而且一般来说全体参加考试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试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小。试卷的编制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或当地教研员自行完成,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常常难以得到保证。

④结果呈现方式。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多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如区域监测报告等,这些监测报告主要呈现参测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业成就指标,其呈现方式主要有表现水平划定、量尺分数等值等,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学生的学业发展质量。

而教育质量检测结果的呈现一般项目较少、方式较单一,大多采用原始分数来计算学生个人的成绩及排名。有时,大型检测的结果也会统计班级或学校、区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及各项排名等,但几乎从不对数据做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等预测性分析。

3.评估监测工作的实施

⑴监测工作的突破:一是拓展学科领域。增加劳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领域、英语学科,实现了“五育并举”全覆盖。二是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开发工具,突出能力素养导向,新增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系统挖掘影响因素。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试点开展人机交互测试,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四是强化结果运用。增加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将监测结果与优质均衡督导评估等挂钩。

⑵监测对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鉴国际大型教育评估监测项目经验做法,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⑶监测学科领域和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情况,对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确定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为监测的九个学科领域。监测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在九个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质量状况。二是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⑷监测周期及学科的安排: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主要考虑是:一是工作的延续性。为确保不同周期的跨年分析和增值评价,原有6个学科的年度安排不变,新增的心理健康、英语、劳动3个学科分摊至每年。二是实施的经济性。艺术演唱和英语听力测试均需要使用耳机等视听设备,考虑便于组织实施和降低成本,安排艺术和英语同年监测。三是结果的有效性。劳动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为给各地开展劳动教育留有时间,确保监测结果科学有效,故将劳动监测安排在周期内最后一年。

⑸监测样本的抽取: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监测采取三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包括区县、学校和学生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

4.评估监测的作用

⑴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好助力”。从当下看,建立县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可以让评估监测工作重心下沉、阵地前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为教育督导“评估监测”职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⑵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显微镜”。①构建“1+N”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1”即面向区域初中学生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N”即开展各类专项监测和微监测项目。每年,督导室会向监测中心提出专项监测任务,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式或追踪式的研究。同时,在幼小初高职各个领域,吸纳外地教育测评研究团队为本区域开展各类“微监测”,补充完善了教育质量监测体系。②构建支持数据互通的监测信息化平台。探索更加统一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资源共享、数据互通。③构建支持评估监测全流程的专家智库。建立一支评价理念先进、专业技术过硬、专兼职结合,共计200多人的监测评价专家队伍。

⑶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监视哨”。评估监测在教育督导体系中发挥的职能,应该是装备“无人机”“显微镜”“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工作,是教育生态的“气象员”和教育问题的“监视人”。构建学业生态健康指标体系。②评估学业质量的增值发展状况。③依据政策规定进行政策预警。

⑷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着力点”。①丰富监测报告的反馈机制。②开展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③推动多方联动的结果运用。

5.评估监测的路径

教育评估监测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标志着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

⑴全面梳理教育评估监测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强督导人员的培训,确保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工作人员和督学充分掌握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

⑵全面研制教育评估监测改革的指标体系,为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推进教育评估监测改革提供有力工具。

⑶全面建立推进教育评估监测改革的督导评估机制,确保区域教育督导机构有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①建立健全由督导机构统一负责的评估监测机制。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应发挥统筹作用,构建本级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明确政府、学校、社会、评估监测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②构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推进教育评估监测改革的协调机制,由本级教育督导机构统一协调年度督导工作安排,确定督导工作重点任务,严格控制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改革评估监测活动数量与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的负担,切实提高督导的权威性,进一步实现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任务。

6.对适合学生(“动感习得”)课堂的评估监测

适合学生课堂的评估监测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给以中肯的、切实的分析和评价。科学正确的评估监测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积极功能。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应该有一个质量标准。什么是一节好课的标准,因学科、年级、学校、地区、评课的目的不同,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多年来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区别不同学科,制定了适合学生(动感习得)课堂教学评估监测标准和方法:

⑴评估监测内容:①教学目标(权重分数:10)教学目的要体现目标意识,具体内容有:

目标具体、分层、明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

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能抓住关键,以简驭繁。

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能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学生学习目标意识强,能从学习过程中体现。

⑵评估监测内容:②教学流程(权重分数:28)教学流程要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具体内容有:

教与学的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学生主动自学、研讨、展示、大胆质疑问难,创新思维。

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三个过程(知识形成、教学、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统一,结论让学生自悟自得。

⑶评估监测内容:③教学方法(权重分数:20)教学方法要体现生成意识,具体内容有:

点拨精要,以创新思维为重点,“双基”落实好。

教与学的方法灵活,合乎学生、教材、教师实际。

教学信息交流方式多项结合,即时反馈,矫正效果好。

教学手段先进,当堂进行训练。

⑷评估监测内容:④教学关系(权重分数:10)教学关系要体现情感意识,具体内容有: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和谐。

体现“学生无错”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师生共同探讨知识,体现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

⑸评估监测内容:⑤教学能力(权重分数:20)教学能力要体现技能意识,具体内容有:

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板书规范、工整、精要、美观、层次清楚、要点突出。

教态亲切随和、自然端庄。

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应变能力强。

⑹评估监测内容:⑥教学效果(权重分数:12)教学效果要体现效率意识,具体内容有:

教学目标达成度在98%以上。

学生会学,主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量适当,学生负担合理。

时间分配合理,各个流程做到短时高效。

⑺评估监测内容:⑦教学特色(此项为加分项目,分数:5)教学特色要体现个性意识,具体内容有:

教学有个性特点。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说明:运用这个标准评估监测课堂教学,每项具体内容的评估监测结果可按“优、中、差”三个等级区分,分值用权重分数平均到每项。评价后得出的总分就是综合评估监测的结果。

7.对学生的评估监测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监测体系。评估监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估监测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估监测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评估监测要注重过程,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立足于学生发展过程的需要,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

⑴评估监测小学生的内容(数学)

第一,学习习惯。有六个二级指标:听讲、作业情况、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倾听别人意见、表达自己意见。

第二,学习态度。有三个二级指标: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投入程度。

第三,学习方式。有三个二级指标:动手实践、自主交流、合作交流。

第四,基础知识。有三个二级指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第五,基本能力。有五个二级指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事有计划。

第六,课外活动。有三个二级指标:社会实践能力、应用意识、课外学习。

⑦其它(略)

说明:使用《评估监测小学生的内容(小学数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二级指标的评价中,可分为“1”“2”“3”三个栏目,“1”栏计3分,“2”栏计2分,“3”栏计1分。“1”栏的得分为优秀,“2”栏的得分为一般,“3”栏的得分为较差。二是学生自评、互评内容的内容有: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是教师评价的内容为上述全部内容。四是家长评价内容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课外活动、其它。

⑵评估监测中学生评价的内容

中学生的评估监测内容共三个一级(A)指标;在一级指标中,又有二级(B)指标;在二级指标中,又有三级(C)指标。

A1学习程序

B1课外预习:C1三级预习;C2有重点、难点、易混(错)点;C3有方法。

B2课上学习:C1按要求自学;C2主动提出问题;C3手、脑、耳、口、心并用。

B3课下复习:C1及时经常;C2按要求复习;C3会用复习方法。

B4课下作业:C1先复习后做作业;C2按时独立完成;C3及时订正错题。

B5课后检测:C1有信心;C2审题、答题、复查有序有法;C3遵守考纪,考后能认真总结。

B6课后小结:C1及时补充课堂记录;C2经常做单元小结;C3专项总结。

A2学习方法

B1重视计划:C1任务、目的、措施明确适当;C2按计划学习;C3能自查、自结。

B2时间安排:C1与学校一致;C2合自己特点;C3没有浪费时间。

B3追求效率:C1有效率意识;C2掌握高效学习法。

B4注重调整:C1学习时间调整;C2学习内容调整;C3学习心态调整。

A3学习品行

B1学习态度:C1主动精神,有志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C2争先意识,不甘落后,不满足现状;C3勤奋劲头,以学为乐,保证每天按计划学习,抓紧一切可学之机;C4认真品质,不马虎,不虚假,求甚解;C5互助风格,向他人学习,乐于助人关心集体。

B2学习意志:C1注意力,各个学习环节都能集中精力;C2坚持力,在校、在家、上课、自习都始终如一;C3抗挫力,不怕失败,在逆境中不屈服;C4自信心,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经常鼓励自己。

⑶学生评估监测的其它方法。

①等级评价。等级评价是该评价体系的核心。即把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这样,百分制的精确性被淡化。

②特长评价。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类兴趣小组,给每个学生创造发挥特长的场合。给学生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歌咏比赛、绘画书法展览、体育竞赛等,让学生练就特殊的素质,不怯场,不怕生,任何场合下都敢说、敢唱、敢跳、敢画。

③评语评价。要做到三点:一是评语的针对性要强,评语要突出学生个性,切忌千篇一律或面面俱到。二是评语内容要具体,要以生动具体的语言去感染他们。三是评语要以鼓励为主,要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扶起他们的自信之树,把评语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

④“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成绩好坏不再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多元评价”,小学用“等级+特长+评语”,初中淡化分数,用“基础素养+学习成绩+特长发展”,普通高中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小学阶段不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初中要淡化分数评价,单元测验由学科教师组织、实施,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高中要减少考试次数,取消周考、月考等过于频繁的考试,禁止以考代教、以考代练。学生考试成绩是学生个人隐私,不得公布。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海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小学教育成都师范)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海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试试卷小学教育成都师范)

(蒋振远在北京“学习优势”开发与教学策略创新研讨会上作报告)

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全国100名),墨子研究学者。从教50周年,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论著多部。现任: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zhinan.com/11903.html